Saturday, July 25, 2009

光影飨宴

放工后匆匆忙忙地整理行李,然后到霖聪家集合,再到便利商店买些干粮才开车出发。周末总是让人充满期待,这短暂的旅程就像充电器般,让我储存足够一星期使用的动力,以应付一周五天苦闷乏味的工作天。这趟旅程是洞穴探险的第二站,目标锁定彭亨州而连突县(Jerantut)内的哥打格兰基遗产公园(Taman Warisan Kota Gelanggi)。进入加叻大道(Karak Expressway)再换东海岸大道(East Coast Expressway),直到Chenor站转入,随着Kota Gelanggi路牌一路向北便抵达。我们入住遗产公园数公里外的Tekam Plantation Resort,抵达时已经是凌晨十二点,登记后便回住宿洗刷睡觉。第二天睡醒,用过了自助早餐后,便驱车到哥打格兰基遗产公园。停车场上就只有我们一辆车,看来今天不会有其他人造访。换上哲彬为我们准备的红色连身服,戴上安全帽,突然觉得自己有像消防员般英姿勃勃,照了合照后于十点出发。

哥打格兰基洞(Gua Kota Gelanggi)是这一区的石灰岩洞统称,这里头共有七个主要洞穴,是考古学家及地质学家的重要研究地点,更于一九六七年发现曾有原始人居住过的痕迹。据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记载,哥打格兰基原本是座名为Gelang Kiu的古王朝,统治者Raja Gelanggi膝下有位倾国倾城的公主,被许配给Raja Mambang,然而来自Kuala Bera的Raja Usul在造访Gelang Kiu时目睹公主风采后为之着迷,继而为此发动战争。故事的结局是Raja Usul杀了Raja Mambang赢得美人归,但这场战争却让这古王朝走向没落。这故事的虚与实无法在半小时的步行路程获得确定,我们甚至在森林深处迷路,原地转了两次,哲彬才找到Gua Sanding的入口处。

我们把自己塞入洞穴的缝隙,进入一个狭小的空间,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趴在地上,用毛毛虫的蠕动方式前进,从地面的小缝钻出来。今天随身携带外置闪光灯,可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尽情地拍照。狭隘的洞穴里只有我们五人,四处一片寂静得让人生畏,洞穴外的阳光从缝隙中透析,勉强在这诡异中增添一点生气。我们在大石间做了一些攀爬动作,来到另一处巨大的空间,空间之大就连闪光灯也无法照亮。大洞口出现了几道让人叹为观止的曙光,我们是如此有幸可以目睹这一场光与影的响宴。洞口有两块长形的石头,一高一低,像一对亲密的新婚夫妇,两块大石前又有一块似人的大石,见证着这对新人结合,而那几道曙光投影出两人的海誓山盟。我们在断断续续的阳光守候,将最完美的时刻拍下,逗留四十分钟才舍得离开,难为了没拍照的丽云坐在一旁痴痴地等待。

我们走到洞穴的另一端,这一段路需要在烂泥上蠕动,于是把背包留在洞穴外。哲彬先打头阵,在蠕动的当儿传来和放屁般人和泥交融的声音,衣服非沾满烂泥不可。当亲身爬过之后,也没觉得太恶心,皮肤好像敷上地中海泥般,冰冰凉凉带湿,我们就这样连哄带骗说可以免费用水泥敷手去死皮,说服丽云钻了进来。来到另一处大空间后,考虑到不熟悉路线,加上岔路多,没有太大的把握可以在漆黑中认路,只好止步。我们也在那儿关上了灯,睁着眼睛,体验被弥漫无际的黑暗吞噬的感觉。

没逗留太久,我们爬过刚才经过的烂泥处,再回到大洞口,找了一滩水来洗去衣服上的泥巴。时间刚好是中午十二点半,这里上演了另一出好戏码。大洞穴的正中有个小洞口,太阳正好高挂,乌云也刚好飘走,首先只有一道光,慢慢地又分成两道,最后演变成四道,犹如舞台的聚光灯照耀着洞穴的某一角,那几个表演欲强的“死小孩”开始在这光芒下扮起共产同志排除万难的姿势,只差开口高唱:“起来!起来!起来!”

最后我们还是万般不舍地于一点三十分由另一个通道离开。爬上一处挺滑的表面,然后在石缝边拉着绳子滑下去,过程有点刺激。我们在出口处将自己挤了出来,然后步行到下一个目标-Gua Tongkat。由于不会再有趴地动作,于是在亭子里清洗烂泥,然后吃自备面包当午餐。Gua Tongkat像个小隧道,可以让汽车通过,而我们要进行的洞穴探险是在一旁不显眼的洞口。

钻入小空间后,我们来到了死角,然后被告知必须九十度垂直往上攀爬。哲彬和霖聪若无其事地就爬了上去,轮到丽云的时候,将近花了八分钟悬挂在半空动弹不得,经过上方和下方的人慢慢地引导,加上哲彬的一臂之力,有惊无险地完成,当中还差点因为踏错脚步而滑落。轮到我的时候,起初还以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结果也没有太好的下场。双脚找了固定点踏稳,屁股靠着石壁,双手几乎没有借力点,也只能顶着石壁,然后把脚移到更高点,感觉好像表演特技。我也在半空僵持不下,最后也硬着头皮,靠霖聪拉了一把才成功攀上去,然后心有余悸地坐在一旁,帮下一个人拍照。下一关也让丽云塞在石缝中一段时间,动弹不得,我们笑说可能是她身材太好的关系。我也在那石缝扭到背部,岁月催人老啊!

接着,步行到Gua Terang Bulan,上了楼梯后发现洞口有道铁门关着,上前摇了铁门发现没上锁,于是便闯了进去。Gua Terang Bulan是个供观赏的洞穴,沿路建了人行道及围栏,让其他旅客也可以近距离体验洞穴的奇特景观。其通道很长,估计前身也是地下河道,在这里也可以看到生长在洞穴之上的植物将根部沿着石壁生长,然后进入泥土中吸取水分,当然我们看不到洞穴外的植物,只能看到细长的根部,这就是生存法则。

出来后,我们沿着柏油路来到远处的Gua Balai。哲彬和丽云由于疲累而选择在停止休息,就剩下的三人继续前进。Gua Balai也拥有一个大洞口,里头还有考古的遗迹,估计这里曾经有原始人居住过。时间还早,本想到其他洞穴瞧瞧,但由于哲彬已经归心似箭,只好尊重主办者的意愿,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

回到Tekam Plantation Resort时,天色还早,几个男生决定到泳池浸泡,然后才冲凉吃丰盛的晚餐,大概九时左右便就寝。

Sunday, July 19, 2009

黑风洞

为了让下个月姆鲁国家公园的洞穴探险能更顺利地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开始进行,黑风洞(Batu Caves)的Dark Cave是第一站。用了早餐后,我们共十人驱车到鹅唛县(Gombak)的黑风洞去。哲彬为我们准备了头盔头灯等用具,全副武装严正以待。领队是马来西亚自然协会(Malaysia Nature Society)的洞穴探险组组员的Joseph、Darren和Nina,简单地向我们介绍有关洞穴探险及黑风洞的资讯后,便开始今天的钻洞任务。

黑风洞是兴都教圣地,主要供奉的是Murugan神,同时也是一座在四亿年前开始形成的石灰岩洞。由于是蝙蝠的栖居处,华裔农民早期从这里取得蝙蝠粪作为农作物肥料,直到一支外国人探测队于一八七八年的发现才让这石灰岩洞名声大噪,接着洞穴的形状被一名印度商人视为是Murugan神手持的法器,进而将这山洞作为供奉Murugan神的圣地。我们要进行洞穴探险的是处于下方的Dark Cave,第一阶段是深入了解石灰岩洞的自然面貌,据说黑风洞前身是地下河道,由于地面升起而慢慢地形成今日的风貌,石壁被河水侵蚀的痕迹至今还清晰可见。石灰岩被含碳酸的水滴长时间溶解,形成由上而下生长的石钟乳,及如竹笋般从地面冒出的石笋,以平均一年一毫米的生长速度,直到两者连接后形成石柱,须费时数十万年的功夫,而无知的人类只须要几秒钟就能破坏它,这正是马来西亚自然协会的主要挑战,让民众了解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让大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当中有钟乳石与男性的性器官非常相似,Joseph解释说想要怀上男宝宝,必须在那儿转几圈,即将嫁作人妇的玛丽亚大婶为此兴奋不已,不知有否趁大家没注意的时候偷偷转上几圈。洞穴里还有许多“书法家”的真迹,不外是写着谁谁谁到此一游,真可悲!在这一小时半的讲解中,似乎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领队把我们带到空旷的洞穴里,休息片刻后,就开始进行洞穴探险。我们将背包留在外头,随身只带手电筒。出发不久,迎面来了一条白蛇拦着去路,似乎警告我们这些外来的侵犯者,唯有绕道而走。我们抵达路的尽头,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极为狭隘的通道,当被告知那就是今天的考验,大家都瞪大双眼互望,尤其是比较好生养的玛丽亚大婶。为了不让姆鲁国家公园洞穴探险计划泡汤,只好硬着头皮一个接一个地往洞里钻。通道之狭窄只能让一个人反躺在地面上,手无法使力,只能像毛毛虫般蠕动,甚至连抬头的空间也没有。空气也不怎么流通,狭小的空间让人产生无法言喻的压力。

经过一番功夫后,我们从洞里爬了出来,领队指示大家平躺斜坡上,放松身体慢慢地往下滑,再让他接着,这当中需要互相信任。Joseph已经走了捷径在另一头等待,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攀上石头,在Kampung Adidas的神威下,不必花太大的功夫便成功攀上。在回程中,有幸目睹到闪闪发亮的水晶,我们小心翼翼地不触碰到它,只用双眼见证这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杰作。

回程的途中都是泥沼,双脚陷入泥中必须费上力气才能将脚拔出。我们只花了四十五分钟完成探险,回到出发点的洞穴,刚好乌云飘走,万丈光芒从上方洞口中呈直线照射地面, 大家为此赞叹不已。好景不常,这景象只维持短短的几分钟,所幸我来得及用相机将之记录下来,慢慢回味。

照了合照后,我们一副脏兮兮的模样,走出洞外成为众人的焦点,还被老外游客拦下来合照,还真让我们摸不清头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我们的一身污秽感兴趣。在厕所将泥巴洗尽后,Joseph带我们到黑风洞前的餐厅吃印度餐。香蕉叶饭是我的最爱,这一餐丰盛为我们的今天探险画上美丽的句点。

继瀑布及大山后,我们开始收集洞穴,收集强迫症又要发作了。

Sunday, July 12, 2009

集休闲森林

凯仁的双膝还未完全恢复,于是我们选择无须不做长途跋涉的登山活动,雪兰莪的瀑布存货量不多,所以决定驱车跨州到森美兰去开拓疆域。由于森美兰州的瀑布群都极容易抵达,我们决定一口气将五条瀑布逛完。于七点半集合后,霖聪驾着他的本田思域载着四人,全车人昏昏沉沉地开往森美兰,为了安全着想,在高速公路休息处停下享用了早餐加咖啡才继续上路。出了新那旺站后,一路往瓜拉庇劳(Kuala Pilah)前进,到达市镇后左转前进。走了一段路后, Jeram Tengkek的路牌才开始出现,于峇都基基(Batu Kikir)的交通灯左转,走了一段乡间小路后,随着路牌右转,我们于十时正抵达。迎接我们的是Hutan Lipur Jeram Tengkek的入口牌坊,停下车子后,沿着小木桥前行大约五分钟后,瀑布已经恭候我们的大驾光临。

如常般,我们几人开始捕捉瀑布的轮廓,慢慢聆听流水的述说。现正处干旱季节,河水没有如兽般飞奔,在慢快门的设定下,瀑布流水如发银白发丝,在大石两旁轻轻地流下,扣人心弦。此休闲森林的范围不大,不见人烟,且环境优美,沿河而建的木桥,为这里勾画出小桥流水的景象,偶尔的习习凉风,吹落了片片黄叶,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一直重复的拍同一个瀑布,不想错失任何镜头,直到发现冷落了加埔大姐,拍了合照后,同时补拍下方的小瀑布后,便道别离。

出回峇都基基交通灯后,右转直走,直到看到Hutan Lipur Ulu Serting路牌左转,于十二点抵达。相比之下,这里没有Hutan Lipur Jeram Tengkek般孤独,石头间可以看到马来家庭野餐。甫入休闲森林范围,我们的目光被一个告示牌吸引着,上前一看,告示牌写着“Non halal food is not permitted in this site”。虽说我们为了尊重友族同胞而尽量不带猪肉制食品入森林,但像这样明文规定的告示牌还是头一朝看到。笑了笑,我们继续步行。路的右方是河流,我们在一处长满苔藓的大石堆停下,石堆附近有个小瀑布,在小悬崖上胖了几张照片后,最终还是忍不住攀爬下去再拍,为了瀑布,我们有时会在所不辞。

继续前进不远,我们便抵达主瀑布,瀑布没有很高,也没有澎湃的气势,流水在崎岖不平的石面上窜流。四周翠绿的野生植物铺满了山坡,加上清流般的瀑布,我们仿佛身处于童话世界中。加埔大姐无所事事,爬上大石探探,突然传来惊叫声,从草丛探出头的蛇将她吓着,结果还是乖乖回到柏油路继续前行。

深受双膝疼痛的凯仁没有随我们到上方探索,除了以较小瀑布之外,我们也没有任何斩获,于是回到入口处和凯仁集合。他在下游休息时发现我们错过的小瀑布,我们如获至宝地赶去,逆着河流走,看了瀑布后大呼还好没有错过。瀑布悄悄地躺在石缝间,若只沿着柏油路走,便会与它擦身而过。站在这失而复得的瀑布,我们感到满心欢喜。

我们在入口处仔细地看地图,察觉上方应该还有瀑布,问了挡口的小贩,得到的答复非常模糊,说应该还有瀑布,而且还有山洞,但容易在森林里迷路。我们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敌不过诱惑,决定去探寻,留下了凯仁与加埔大姐。走过了营地之后,路径开始不明显,我们还是找到了小路径,越过小河到另一岸继续直走。走了大概十五分钟,我们到了废弃的小水池,水池急促地往下流,形成一条瀑布。和主瀑布一样,只有多条细水长流,躲在森林深处独自平静。

前方依稀还有路,我们设定多走十分钟,没发现便回头。我走在前探路,走着走着障碍物越来越多,途中被多棵长满葫芦般果实的小树拦路,疑似无路可走。流水声越来越强,我们爬下山坡,只发现窄小的小瀑布,像似细条丝巾附在石面上。由于担心在森林深处迷失,且已经没有路径,在这里拍了照后,我们选择全速返回入口处。这休闲森林满足了我们探险的欲望,于三点正才离开。

大家已经喊饿,路途中经过新邦葫芦顶(Simpang Pertang)时看到华人挡口,兴高采烈地下车医肚子。眼看时间已经不早,我们选择Hutan Lipur Jeram Toi为我们的最后一站。霖聪敌不过睡意的缠绕,换我驾车。经过了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小镇后,随着明显路牌抵达日叻务(Jelebu)县内的Hutan Lipur Jeram Toi。由于这里靠近芙蓉(Seremban),人潮之多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这条瀑布于英殖民时代的一八九五年被发现,以当地原住民族长To Batin Toi命名。该族长的睿智让北苏门答腊(Sumatera)的敌人吃下一种果实而醉醺醺,然后成功将之击退。此瀑布的水流源自Gunung Telapak Buruk,而瀑布共有七层之多。沿着河流右岸走去,我们来到水池,这里建有儿童水上游乐设施,充斥着小孩的嬉闹声。

前方的瀑布石壁已经站满人,我们唯有到更高处寻找合适的拍照位置。上一层的瀑布垂直滑落,仿佛大毛巾般挂在石头的肩上。不一会儿,便有戏水的人挡住了视线,还好已经按下快门。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梯级与梯级之间的间隔很大,凯仁只能吃力地往上爬,雪丽的膝盖也开始疼痛,看来游山玩水的后遗症还不小。

接下来的瀑布更加让人激动,它如丝般的薄纱轻轻地掩盖着层层石头,层次鲜明,有超常规的视觉冲击力。水花以抛物线般溅起,继而弥漫在空气中,迎面而来的清凉往心里透去,让人感觉清新。我尝试小心翼翼地爬下湿滑的石头,以更低的角度窥探它,果然没让我失望,每个角度有拨动我心弦的魔力,是我的感到满足的门槛比较低吗?

最后一层的瀑布也不赖,石头将水流阻隔成多条细流,像行书般乱得有序,最后汇流在水池中。凯仁和加埔大姐在这里乘机坐在大石上休息,我们拍了照后到更上方瞧瞧,确定没有其他瀑布后,便于五点四十分踏上归途。虽然很累,但归途中必须瞪大双眼,确保睡虫没有找上司机。

Sunday, June 21, 2009

花果山

话说东胜神洲的傲来国,西边的大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块大仙石,一天突然裂开,遇风化成了石猴,此为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指定取西经特派使者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的孙悟空。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马来西亚国西边国土的雪兰莪州也有一座花果山(Gunung Bunga Buah)。上了昂西山后,我们察觉有必要开始征服之前所没到过的山,就在查阅大山列表时发现了这名不经传的花果山,大家跃跃欲试。好不容易地从紧凑周末时间表挤出一天,靠着有限的资讯与无限的探险精神,出发登山去。由于霖聪临时必须于周日回公司处理事务,出发时间挪后到九点,集合后飞奔到云顶高原(Genting Highland)山腰的梧桐再也(Gohtong Jaya),转入Hotel Sri Malaysia旁店屋后的小路,于十点四十五分抵达有机菜园处,然后将车停在小路尽头。我走进售卖有机蔬菜的屋里问路,大婶遥指屋旁的小径便是登山的路。没走五分钟,一名路过的外籍菜农把我们喊停说走错路,然后带我们到刚经过的右边小菜园,上山的小路口就隐藏在菜园内,真见鬼!

我们穿越树林与斜坡,大约十分钟后冒出头,到达资料上所写的泊油路,那是作为沙石场运输用途的旧路。有心人士在泊油路上喷上红漆作为登山出口的记号,避免登山客错失路口。向左走了不久,面前出现有被开采痕迹的山壁。我们在岔路择左而行,一旁的山壁已长满了植物,这沙石场估计已经被废弃一段很长的时间。不一会儿便来到栅栏处,由于第一次登花果山,加上迟上山,我们无法估计能否在预定时间会到山脚,于是减少停下拍照的时间,全速向前。

小路快要被草丛淹没,小腿在步行时一路被野生植物搔痒,直到一处空旷地。花果山的山头出现在我们的前方,看来路途还非常遥远,庆幸的是两旁偶尔会出现奇花异草向我们打招呼,还不至于太沉闷,尤其是白紫色的兰花,特别赏心悦目。空旷地后一样是羊肠小径,还有遍野的蕨类植物,眼前的绿色景象让视觉神经顿时放松。

我们在十一点五十分到达在路上喷上红色箭头的登山入口,遇见了前一天在山上露营的大学生在路旁歇息,他们对我们打算一天上下花果山的举动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在天黑前下山。资料显示上下三个山头后,第四个山头才是真正的顶峰。第一段的黄泥山路不算太难,可是隔了几个星期没登山,这山路足以让我被折腾得必须大口大口地喘气。没花太久的时间,我们便越过一个小山头,落在后头的雪丽渐渐不见踪影,但她的毅力与能耐可以追上男生们的步伐,而且一路上有前人留下的明显标记,因此直到第二个小山头才稍作休息等候她集合。沿路看到许多有趣的自然景象,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吐了一大片白沫的树干,它想必是刚被气坏,只差没七孔流血。

其中有一小段路的泥土松软,没有踏实感,必须手脚并用以防滑下山。不知是否是森林里的小精灵偷走了时间观念,让我们忘了时间的流逝,走着走着便抵达布满伞装蕨类植物的石山头,石头表面被铺上橘色苔藓,不知假以时日会否风化成石猴变成马来西亚版的孙悟空,我们就在这里歇了一会儿才继续上路。

由于海拔较高的关系,登花果山是一个舒适的过程,汗水会被清凉的空气带走,皮肤不会出现黏湿的不适。石山后的路段开始出现依劳山(Gunung Irau)般的景色,树干以及浮在地面上的树根都披上厚厚苔藓外衣,原来树木也害怕着凉。走在前头的建成电掣星驰,追也追不到,我们几个颈项挂着相机装很专业的摄影爱好者把脚步放慢,像似国家地理频道的记者在野外拍摄。迎面而来的登山客告诉我们大概还有十五分钟便能抵达山顶,这话像兴奋剂打入体内般,精神一振,所有疲累都抛在一旁。

我们最终在一点四十五分成功踏上花果山之巅,只费了三句钟。登山纪录又添一项,我感到满心欢喜。云雾堆积山头,无法看到云顶高原,有一点小遗憾,照了合照后,便开始边祭五脏庙,边盘算下一个登山计划。外头传来的流水声越来越清晰,难道花果山附近还真有水帘洞?不出五分钟,这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豆大的雨点撒了一地,我们狼狈地窝在山峰三角铁架座标之下,急忙收起相机,换上雨衣撤退下山。

我们只顾着溜下山,身上流的是汗水或雨水也已经分不清,回到石山头时,雨渐小,我忍不住又把相机掏出来,拍下大家穿雨衣逃跑的不堪模样。颈项挂着相机影响了平衡感,我在泥土松软处小小滑了一下,手自然反射地抓着一旁的树干,手指一阵刺痛,仔细一瞧,树干长满了刺,手指马上见血。雨后的泥路变得很滑,同伴们都相继滑了一跤。花了一小时半回到登山路口,时间还很充裕,我们边走边拍奇花异草,四周烟雾弥漫,仿佛身处迷离境界。回到菜园时才五点多,将手脚洗干净,换上衣物后便踏上归途。

Tuesday, May 26, 2009

别停泊岛

终于来到四天三夜的最后一天,睡到自然醒后,已经是八点半。如常,又到沙滩溜达拍照,和它作最后的告别。连接两条沙滩的木桥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它换上朝霞赐予的新衣,又再一次把我送到另一边的沙滩。冷清的小码头还在等待下一般游客的到来,海水异常平静,只有轻舟悬挂在碧绿上。早餐准备好了,大家聚在小屋前享用停泊岛的最后一餐。

对于对岸的风车还是有点念念不忘,我、哲彬和雪丽于是雇了水上计程车跨海到那里去。那海碧蓝得让人窒息,人行桥之字形地攀上石崖,把我们带到山顶。每一次回头往海望去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色,真的不虚此行。这里没有游客的踪迹,山顶上的亭子只有一个年老的旅人静静地在阅读,我们的到来仿佛打扰了这份恬静。

当然,我们不忘天花乱坠地将其他伙伴哄来,他们最终也抵不过我们的诱惑,也搭了船到来。今天的风车并没有转动,只有呆立在那儿,表达对风的思念。我们在这里依依不舍地拍下唯一的团体照,留下这夏天的记忆。这是停泊岛让我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后的离别。

离开停泊岛后,我们回到瓜拉勿述,王先生安排了计程车送我们回哥打巴鲁(Kota Bahru),同时带我们享用当地美食ayam percik。这是我吃过最美味的马来餐,美味的烤鸡参杂着独特的香料在嘴里发酵,令人回味无穷,吃得很满足。其中的四位同伴先行到机场,剩下的人都是刻意定最迟的班机,可以好好体验吉兰丹。

我发现吉兰丹是一颗未经琢磨的瑰宝,散发着浓浓的纯朴风貌。不时可以看到洋人背包客在大街上穿梭着,看来只有外人才会欣赏这一份朴实,也难怪孤单星球会大力推荐吉兰丹这个地方。我们这群热爱摄影的人不免会到那著名的巴刹(Pasar Siti Khadijah)逛逛。这座巴刹于一九八三年建竣,之前名为Pasar Pusat Buluh Kubu,并于一九九七年以回教先知的妻子命名,以作为对于女性不折不挠经商的最佳典范。当我们在巴刹里拍照时,大婶们也自找乐子看包包去,出手阔的加埔大姐还买了一个大包来装衣物。大婶们抵不住奔波的辛苦,决定留守麦当劳叔叔的店,我们三人到附近的皇宫与博物院走走。由于时间不是太充裕,只有在门外瞧瞧,走马看花。穿过Laman Siti Khadijah,经过Istana Balai Besar和Istana Jahar,也在Gerbang Sultan Ismail Petra和Padang Merdeka稍作停留,最后回到麦当劳叔叔的店打包汉堡包后,就搭巴士到机场,带着满满的回忆回家去。

在夏天热浪的席卷中,我们在这里靠岸过,感谢那些海岛让我们停泊。

Monday, May 25, 2009

浮潜实录

睡醒后精神没有完全恢复,还是有点筋疲力尽,迷糊中洗刷完毕,便集合吃早餐。其他人为了节省开支,要了几杯热水来泡杯面。考量今天还有浮潜的安排,一样点了炒饭把肚子填饱,让力气充足些。浮潜行程的第一站是停泊岛不远处的Pulau Rawa。途中,船夫稍微将船停靠在小停泊岛风车附近的岸边,我们有要求上岸登上阶梯到风车旁感受一下,可能是考虑到我们这班慢中郎会耽误时间而拒绝我们,因此只能远眺。

只需二十分钟的船程便抵达Pulau Rawa,浪稍微比昨天大,海流很强,下水没一会儿就被漂到老远去,害我误以为自己游泳技术很到家。还没来得及将海底世界看清楚,我们已经离船好远,必须撤回到沙滩,过程非常辛苦,游了大半天才只有一点进展,突然一只大手扑向我,胡乱地抓了一番便把我拖走。我回过身后才发现,这强而有力的手是属于玛丽亚大婶,穿着蛙鞋的领队拖着她而她拖着我,大家手牵手相亲相爱地回到岸边。那年轻领队比较倒霉,瘦小的身躯必须承受另三个人的重量,结果拖不动他们,直到另一个领队的帮忙才能动起来。时间尚早,只好在岸边呆着,看白色保护色的小小鱼在白沙上游来游去。领队一时兴起教我们游泳,大家跃跃一试,脱去救生衣便胡乱地游起来,毕竟海水的浮力比一般游泳池水强,因此可以轻松自在地飘浮。

下一站是不远处的Pulau Susu Dara,那两个小岛真的有如其名,像两粒大乳活现在眼前,只是其中一粒泄了气,有点不平衡。我们在礁石旁浮潜,同样遇上强海流,不敢远离船太远。海里有许多大型硬珊瑚,只是之前看了太多,没有太多的惊喜。雪丽和凯仁漂得太远,未能返船,本人小小地传授毕生绝学水母式游法,终于可以勉强移动。

大海中伫立了一座灯塔,我们在回停泊岛的途中在那儿停了一会儿,据说海域比较深,人为破坏较少,可以看到漂亮的珊瑚。胆子大的老外纷纷爬到灯塔的最高处,扑通一声地跃入海里,本人佩服得很,我想我连站在那儿的勇气都没有,光用脑想象也已经腿软了。其他人已经没有兴趣再下海,我借了蛙鞋后便独个儿下海。跳入海里的第一个看到的影像是成群的小小鱼在下方游着,非常壮观,于是我又把两个人再度骗下海。虽然没胆量从高处一跃而下,我还是爬上灯塔,很俗仔地从最低处跳海,满足一下“怕输”的虚荣心。

午餐时间,我们在小停泊岛的非旅游区用餐。这几天下来,大家都不太敢点饮品,一杯美禄冰要价四灵吉,这里可以喝到两灵吉半的美禄冰,感动得快要哭出来。节俭的加埔大姐还察觉这里有卖面包与罐头金枪鱼,于是大肆买了四大条面包回去,准备当晚餐和明早的早餐,离开后还可以看到大家捂着嘴笑。接着船在大停泊岛的鲨鱼点(Shark Point)停了下来,其他人已经是完全放弃,尤其是玛丽亚大婶已经晕船呕得不省人事,剩下我、凯仁和雪丽三个活力宝宝寻鲨鱼开心。运气还不错,看到一条体形较大的鲨鱼,也学会看鲨鱼是必须仰起头看前方,因为鲨鱼不会笨到在我们的下方游去。下一站则是看海龟,领队全神贯注地在船上往海里寻找海龟的踪迹。就在要放弃的时候,视野锐利的领队指着海底下的黑影说是海龟,我们摇头示意看不到,他游了下去,双手抓着海龟壳,海龟受到惊吓而挣扎,领队也随着被拖走,我们这才看到海龟的庞大身躯。惊扰到老海龟,我表示歉意。

我们于三点半回到住宿,时间还很充裕,我们三个活力宝宝决定去完成昨天未了的心愿。很熟悉地往Perhentian Island Resort后方的小路走去,经过连续几个上下坡来到大停泊岛的另一岸-Arwana Resort的所在地,然后在那儿的后方开始登山,沿着大水管来到蓄水桶。路途上都是大石,我们在大石间跳跃,到达攀绳处。熟练地登山去之后,来到据说是印尼人所建的小水池,是他们消遣的去处。我们昨天就在这里打道回府,看看时间,今天少了大婶们同行,登山的时间居然快了很多。

不用费上十分钟,我们便到达传闻中的小瀑布。瀑布之小让我们一度怀疑是否是领队所说的瀑布,抱着探险的精神,我们穿越茂密的树林,爬上该瀑布之上,只见到小溪流和多个小瀑布,且已经没有明显的路径,于是便下山炫耀去。我们于六点半返回,其他人已经打完排球,洗澡后准备吃晚餐。腰缠万贯的哲彬游说我们一起吃鱼,问了价钱后,大家还是乖乖地啃面包,他和诗颖继续大鱼大肉,吃了两人六十灵吉的鱼。

晚餐后,云层依然很厚,无法夜观星像,大家玩起“估歌仔”的低能游戏,不亦乐乎。看星和估歌仔之间的气质还真的差距蛮大,请原谅我们只是一群平凡无知的年轻人!

Sunday, May 24, 2009

浪花一朵朵

我来不及参与太阳的破晓,还好探子回报说没日出看。两眼惺忪,洗刷后提着相机岛海岸上的大石堆走走,头还是很重,凌乱的思绪无法被整理,唯有让自己继续坐在大石之上呆滞,吹吹海风,目无聚焦地向海平线延伸,直到被通知去吃早餐。同伴们已经在沙滩上涂着三文治,那是昨天为了节省开支而在码头买的面包,看来应该买更多。

我们于九点许出发到热浪岛,今天会热闹些,因为有俊业与杏秀的加入。我对今天的行程抱有点期待,可以再度踏入夏日么么茶之岛,重温当年的美好时光。沙还一样的洁白,海水还是一样的清澈,只是岛上的人多了,挥发更浓厚的商业味道。那青色小屋也移位了,卖着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与生活必需品。这岛屿被时光高度地侵蚀着,我多按几次快门将之停格,如果若干年后不幸被过度发展,还有照片可以回味。

一个人漫步在木桥上,聆听风与海的对话,数着浪花一朵朵,享受独处的欢愉。同伴们已经在青色小屋拍着搞笑照片,看他们笑成那样子,也感染了我。我们也没在沙滩逗留太久,换上了浮潜装备,到热浪岛的另一角寻找小鲨鱼。很庆幸地,我们可以目睹到小鲨鱼的英姿,只是它的警惕心强,很快便游走。在等上船的过程中,加埔大姐成为攻击的对象,大家握了一团沙互抛,过后还将俊业埋了起来,并在胸口添了两座小山丘,“小”朋友的童心未泯再度发作。

离开后,开往不远处的小岛,地理白痴的玛丽亚大婶问道:“Apa nama pulau ini?”“Me-lim-pah!”领队道。她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然后重复说:“Pulau Melimpah!”接着换来一阵狂笑声。这岛名为槟榔岛(Pulau Pinang),是海洋公园中心(Marine Park Center)的所在地,一般被称为Marine Park,结果变成玛丽亚大婶的Pulau Melimpah。在这之前,这小岛是来自印尼的武吉士人(Bugis)聚集地,海上村落最终在这个世纪初被拆除,成为海洋公园中心的所在地,以进行海洋生物的保护工作。用了附随配套的午餐,然后继续浮潜。没有度假屋的林立,海水特别透彻,鱼的数量也很多,仿佛身处水晶宫。我们也被带到沉船附近,看长满珊瑚的沉船残骸,只是海流有点强,容易被硬珊瑚割伤。在海上漂泊蛮长的时间,直至下午两点四十分离开到浪中岛(Pulau Lang Tengah)。

与热浪岛相比之下,浪中岛比较鲜为人知,也因为如此而显得清幽。船停在附近的海域,我们继续浮潜。海水正蓝,云雾也渐渐被拨开,蓝天重现,心情也没那么压抑。虽然还是一样看了一堆叫不出名字的鱼,还有一样叫不出名字的硬珊瑚,但还是不会被闷坏。可能是旱鸭子的关系,没太多机会与水共舞,可以在救生衣的帮助下在大海畅泳是一件乐事,其实我还蛮容易感到满足。

打道回府的路程中,我们在大停泊岛上的小河口处停留,那里围了一小池水,我们在那儿用清凉的河水,将附在身上的海水洗尽,同时降暑,过后又演变成打水战。小河水流入了沙滩,在进入海水的那一刹那,由冰冷变成温热,差别很明显。冰冷可以被大环境融化,只是一定要让自己往下流。

回到住宿后,领队自告奋勇地带我们到大停泊岛的深处,在森林寻找瀑布。听到瀑布二字,我们几个人的眼睛又亮了起来。由于过于低估,大婶们穿着闪亮的拖鞋,手提装着矿泉水的环保袋,一副上菜市场买菜的装扮登山,最终部分人在半途放弃上山,无法成功抵达瀑布。带着极度遗憾的心掉头,回到沙滩玩泥沙,建了不怎么对称的金字塔,外头以万里长城围绕着,颠覆世界遗迹。最后,我们发现这里不能看到日出之余,也没有日落,无法装浪漫。

晚餐时间,另外两人溜去吃“超值”的四十灵吉的自助餐,剩下的穷人唯有在岛上吃炒饭解决,天南地北地聊到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