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5, 2009

光影飨宴

放工后匆匆忙忙地整理行李,然后到霖聪家集合,再到便利商店买些干粮才开车出发。周末总是让人充满期待,这短暂的旅程就像充电器般,让我储存足够一星期使用的动力,以应付一周五天苦闷乏味的工作天。这趟旅程是洞穴探险的第二站,目标锁定彭亨州而连突县(Jerantut)内的哥打格兰基遗产公园(Taman Warisan Kota Gelanggi)。进入加叻大道(Karak Expressway)再换东海岸大道(East Coast Expressway),直到Chenor站转入,随着Kota Gelanggi路牌一路向北便抵达。我们入住遗产公园数公里外的Tekam Plantation Resort,抵达时已经是凌晨十二点,登记后便回住宿洗刷睡觉。第二天睡醒,用过了自助早餐后,便驱车到哥打格兰基遗产公园。停车场上就只有我们一辆车,看来今天不会有其他人造访。换上哲彬为我们准备的红色连身服,戴上安全帽,突然觉得自己有像消防员般英姿勃勃,照了合照后于十点出发。

哥打格兰基洞(Gua Kota Gelanggi)是这一区的石灰岩洞统称,这里头共有七个主要洞穴,是考古学家及地质学家的重要研究地点,更于一九六七年发现曾有原始人居住过的痕迹。据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记载,哥打格兰基原本是座名为Gelang Kiu的古王朝,统治者Raja Gelanggi膝下有位倾国倾城的公主,被许配给Raja Mambang,然而来自Kuala Bera的Raja Usul在造访Gelang Kiu时目睹公主风采后为之着迷,继而为此发动战争。故事的结局是Raja Usul杀了Raja Mambang赢得美人归,但这场战争却让这古王朝走向没落。这故事的虚与实无法在半小时的步行路程获得确定,我们甚至在森林深处迷路,原地转了两次,哲彬才找到Gua Sanding的入口处。

我们把自己塞入洞穴的缝隙,进入一个狭小的空间,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趴在地上,用毛毛虫的蠕动方式前进,从地面的小缝钻出来。今天随身携带外置闪光灯,可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尽情地拍照。狭隘的洞穴里只有我们五人,四处一片寂静得让人生畏,洞穴外的阳光从缝隙中透析,勉强在这诡异中增添一点生气。我们在大石间做了一些攀爬动作,来到另一处巨大的空间,空间之大就连闪光灯也无法照亮。大洞口出现了几道让人叹为观止的曙光,我们是如此有幸可以目睹这一场光与影的响宴。洞口有两块长形的石头,一高一低,像一对亲密的新婚夫妇,两块大石前又有一块似人的大石,见证着这对新人结合,而那几道曙光投影出两人的海誓山盟。我们在断断续续的阳光守候,将最完美的时刻拍下,逗留四十分钟才舍得离开,难为了没拍照的丽云坐在一旁痴痴地等待。

我们走到洞穴的另一端,这一段路需要在烂泥上蠕动,于是把背包留在洞穴外。哲彬先打头阵,在蠕动的当儿传来和放屁般人和泥交融的声音,衣服非沾满烂泥不可。当亲身爬过之后,也没觉得太恶心,皮肤好像敷上地中海泥般,冰冰凉凉带湿,我们就这样连哄带骗说可以免费用水泥敷手去死皮,说服丽云钻了进来。来到另一处大空间后,考虑到不熟悉路线,加上岔路多,没有太大的把握可以在漆黑中认路,只好止步。我们也在那儿关上了灯,睁着眼睛,体验被弥漫无际的黑暗吞噬的感觉。

没逗留太久,我们爬过刚才经过的烂泥处,再回到大洞口,找了一滩水来洗去衣服上的泥巴。时间刚好是中午十二点半,这里上演了另一出好戏码。大洞穴的正中有个小洞口,太阳正好高挂,乌云也刚好飘走,首先只有一道光,慢慢地又分成两道,最后演变成四道,犹如舞台的聚光灯照耀着洞穴的某一角,那几个表演欲强的“死小孩”开始在这光芒下扮起共产同志排除万难的姿势,只差开口高唱:“起来!起来!起来!”

最后我们还是万般不舍地于一点三十分由另一个通道离开。爬上一处挺滑的表面,然后在石缝边拉着绳子滑下去,过程有点刺激。我们在出口处将自己挤了出来,然后步行到下一个目标-Gua Tongkat。由于不会再有趴地动作,于是在亭子里清洗烂泥,然后吃自备面包当午餐。Gua Tongkat像个小隧道,可以让汽车通过,而我们要进行的洞穴探险是在一旁不显眼的洞口。

钻入小空间后,我们来到了死角,然后被告知必须九十度垂直往上攀爬。哲彬和霖聪若无其事地就爬了上去,轮到丽云的时候,将近花了八分钟悬挂在半空动弹不得,经过上方和下方的人慢慢地引导,加上哲彬的一臂之力,有惊无险地完成,当中还差点因为踏错脚步而滑落。轮到我的时候,起初还以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结果也没有太好的下场。双脚找了固定点踏稳,屁股靠着石壁,双手几乎没有借力点,也只能顶着石壁,然后把脚移到更高点,感觉好像表演特技。我也在半空僵持不下,最后也硬着头皮,靠霖聪拉了一把才成功攀上去,然后心有余悸地坐在一旁,帮下一个人拍照。下一关也让丽云塞在石缝中一段时间,动弹不得,我们笑说可能是她身材太好的关系。我也在那石缝扭到背部,岁月催人老啊!

接着,步行到Gua Terang Bulan,上了楼梯后发现洞口有道铁门关着,上前摇了铁门发现没上锁,于是便闯了进去。Gua Terang Bulan是个供观赏的洞穴,沿路建了人行道及围栏,让其他旅客也可以近距离体验洞穴的奇特景观。其通道很长,估计前身也是地下河道,在这里也可以看到生长在洞穴之上的植物将根部沿着石壁生长,然后进入泥土中吸取水分,当然我们看不到洞穴外的植物,只能看到细长的根部,这就是生存法则。

出来后,我们沿着柏油路来到远处的Gua Balai。哲彬和丽云由于疲累而选择在停止休息,就剩下的三人继续前进。Gua Balai也拥有一个大洞口,里头还有考古的遗迹,估计这里曾经有原始人居住过。时间还早,本想到其他洞穴瞧瞧,但由于哲彬已经归心似箭,只好尊重主办者的意愿,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

回到Tekam Plantation Resort时,天色还早,几个男生决定到泳池浸泡,然后才冲凉吃丰盛的晚餐,大概九时左右便就寝。

Sunday, July 19, 2009

黑风洞

为了让下个月姆鲁国家公园的洞穴探险能更顺利地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开始进行,黑风洞(Batu Caves)的Dark Cave是第一站。用了早餐后,我们共十人驱车到鹅唛县(Gombak)的黑风洞去。哲彬为我们准备了头盔头灯等用具,全副武装严正以待。领队是马来西亚自然协会(Malaysia Nature Society)的洞穴探险组组员的Joseph、Darren和Nina,简单地向我们介绍有关洞穴探险及黑风洞的资讯后,便开始今天的钻洞任务。

黑风洞是兴都教圣地,主要供奉的是Murugan神,同时也是一座在四亿年前开始形成的石灰岩洞。由于是蝙蝠的栖居处,华裔农民早期从这里取得蝙蝠粪作为农作物肥料,直到一支外国人探测队于一八七八年的发现才让这石灰岩洞名声大噪,接着洞穴的形状被一名印度商人视为是Murugan神手持的法器,进而将这山洞作为供奉Murugan神的圣地。我们要进行洞穴探险的是处于下方的Dark Cave,第一阶段是深入了解石灰岩洞的自然面貌,据说黑风洞前身是地下河道,由于地面升起而慢慢地形成今日的风貌,石壁被河水侵蚀的痕迹至今还清晰可见。石灰岩被含碳酸的水滴长时间溶解,形成由上而下生长的石钟乳,及如竹笋般从地面冒出的石笋,以平均一年一毫米的生长速度,直到两者连接后形成石柱,须费时数十万年的功夫,而无知的人类只须要几秒钟就能破坏它,这正是马来西亚自然协会的主要挑战,让民众了解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让大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当中有钟乳石与男性的性器官非常相似,Joseph解释说想要怀上男宝宝,必须在那儿转几圈,即将嫁作人妇的玛丽亚大婶为此兴奋不已,不知有否趁大家没注意的时候偷偷转上几圈。洞穴里还有许多“书法家”的真迹,不外是写着谁谁谁到此一游,真可悲!在这一小时半的讲解中,似乎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领队把我们带到空旷的洞穴里,休息片刻后,就开始进行洞穴探险。我们将背包留在外头,随身只带手电筒。出发不久,迎面来了一条白蛇拦着去路,似乎警告我们这些外来的侵犯者,唯有绕道而走。我们抵达路的尽头,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极为狭隘的通道,当被告知那就是今天的考验,大家都瞪大双眼互望,尤其是比较好生养的玛丽亚大婶。为了不让姆鲁国家公园洞穴探险计划泡汤,只好硬着头皮一个接一个地往洞里钻。通道之狭窄只能让一个人反躺在地面上,手无法使力,只能像毛毛虫般蠕动,甚至连抬头的空间也没有。空气也不怎么流通,狭小的空间让人产生无法言喻的压力。

经过一番功夫后,我们从洞里爬了出来,领队指示大家平躺斜坡上,放松身体慢慢地往下滑,再让他接着,这当中需要互相信任。Joseph已经走了捷径在另一头等待,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攀上石头,在Kampung Adidas的神威下,不必花太大的功夫便成功攀上。在回程中,有幸目睹到闪闪发亮的水晶,我们小心翼翼地不触碰到它,只用双眼见证这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杰作。

回程的途中都是泥沼,双脚陷入泥中必须费上力气才能将脚拔出。我们只花了四十五分钟完成探险,回到出发点的洞穴,刚好乌云飘走,万丈光芒从上方洞口中呈直线照射地面, 大家为此赞叹不已。好景不常,这景象只维持短短的几分钟,所幸我来得及用相机将之记录下来,慢慢回味。

照了合照后,我们一副脏兮兮的模样,走出洞外成为众人的焦点,还被老外游客拦下来合照,还真让我们摸不清头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我们的一身污秽感兴趣。在厕所将泥巴洗尽后,Joseph带我们到黑风洞前的餐厅吃印度餐。香蕉叶饭是我的最爱,这一餐丰盛为我们的今天探险画上美丽的句点。

继瀑布及大山后,我们开始收集洞穴,收集强迫症又要发作了。

Sunday, July 12, 2009

集休闲森林

凯仁的双膝还未完全恢复,于是我们选择无须不做长途跋涉的登山活动,雪兰莪的瀑布存货量不多,所以决定驱车跨州到森美兰去开拓疆域。由于森美兰州的瀑布群都极容易抵达,我们决定一口气将五条瀑布逛完。于七点半集合后,霖聪驾着他的本田思域载着四人,全车人昏昏沉沉地开往森美兰,为了安全着想,在高速公路休息处停下享用了早餐加咖啡才继续上路。出了新那旺站后,一路往瓜拉庇劳(Kuala Pilah)前进,到达市镇后左转前进。走了一段路后, Jeram Tengkek的路牌才开始出现,于峇都基基(Batu Kikir)的交通灯左转,走了一段乡间小路后,随着路牌右转,我们于十时正抵达。迎接我们的是Hutan Lipur Jeram Tengkek的入口牌坊,停下车子后,沿着小木桥前行大约五分钟后,瀑布已经恭候我们的大驾光临。

如常般,我们几人开始捕捉瀑布的轮廓,慢慢聆听流水的述说。现正处干旱季节,河水没有如兽般飞奔,在慢快门的设定下,瀑布流水如发银白发丝,在大石两旁轻轻地流下,扣人心弦。此休闲森林的范围不大,不见人烟,且环境优美,沿河而建的木桥,为这里勾画出小桥流水的景象,偶尔的习习凉风,吹落了片片黄叶,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一直重复的拍同一个瀑布,不想错失任何镜头,直到发现冷落了加埔大姐,拍了合照后,同时补拍下方的小瀑布后,便道别离。

出回峇都基基交通灯后,右转直走,直到看到Hutan Lipur Ulu Serting路牌左转,于十二点抵达。相比之下,这里没有Hutan Lipur Jeram Tengkek般孤独,石头间可以看到马来家庭野餐。甫入休闲森林范围,我们的目光被一个告示牌吸引着,上前一看,告示牌写着“Non halal food is not permitted in this site”。虽说我们为了尊重友族同胞而尽量不带猪肉制食品入森林,但像这样明文规定的告示牌还是头一朝看到。笑了笑,我们继续步行。路的右方是河流,我们在一处长满苔藓的大石堆停下,石堆附近有个小瀑布,在小悬崖上胖了几张照片后,最终还是忍不住攀爬下去再拍,为了瀑布,我们有时会在所不辞。

继续前进不远,我们便抵达主瀑布,瀑布没有很高,也没有澎湃的气势,流水在崎岖不平的石面上窜流。四周翠绿的野生植物铺满了山坡,加上清流般的瀑布,我们仿佛身处于童话世界中。加埔大姐无所事事,爬上大石探探,突然传来惊叫声,从草丛探出头的蛇将她吓着,结果还是乖乖回到柏油路继续前行。

深受双膝疼痛的凯仁没有随我们到上方探索,除了以较小瀑布之外,我们也没有任何斩获,于是回到入口处和凯仁集合。他在下游休息时发现我们错过的小瀑布,我们如获至宝地赶去,逆着河流走,看了瀑布后大呼还好没有错过。瀑布悄悄地躺在石缝间,若只沿着柏油路走,便会与它擦身而过。站在这失而复得的瀑布,我们感到满心欢喜。

我们在入口处仔细地看地图,察觉上方应该还有瀑布,问了挡口的小贩,得到的答复非常模糊,说应该还有瀑布,而且还有山洞,但容易在森林里迷路。我们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敌不过诱惑,决定去探寻,留下了凯仁与加埔大姐。走过了营地之后,路径开始不明显,我们还是找到了小路径,越过小河到另一岸继续直走。走了大概十五分钟,我们到了废弃的小水池,水池急促地往下流,形成一条瀑布。和主瀑布一样,只有多条细水长流,躲在森林深处独自平静。

前方依稀还有路,我们设定多走十分钟,没发现便回头。我走在前探路,走着走着障碍物越来越多,途中被多棵长满葫芦般果实的小树拦路,疑似无路可走。流水声越来越强,我们爬下山坡,只发现窄小的小瀑布,像似细条丝巾附在石面上。由于担心在森林深处迷失,且已经没有路径,在这里拍了照后,我们选择全速返回入口处。这休闲森林满足了我们探险的欲望,于三点正才离开。

大家已经喊饿,路途中经过新邦葫芦顶(Simpang Pertang)时看到华人挡口,兴高采烈地下车医肚子。眼看时间已经不早,我们选择Hutan Lipur Jeram Toi为我们的最后一站。霖聪敌不过睡意的缠绕,换我驾车。经过了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小镇后,随着明显路牌抵达日叻务(Jelebu)县内的Hutan Lipur Jeram Toi。由于这里靠近芙蓉(Seremban),人潮之多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这条瀑布于英殖民时代的一八九五年被发现,以当地原住民族长To Batin Toi命名。该族长的睿智让北苏门答腊(Sumatera)的敌人吃下一种果实而醉醺醺,然后成功将之击退。此瀑布的水流源自Gunung Telapak Buruk,而瀑布共有七层之多。沿着河流右岸走去,我们来到水池,这里建有儿童水上游乐设施,充斥着小孩的嬉闹声。

前方的瀑布石壁已经站满人,我们唯有到更高处寻找合适的拍照位置。上一层的瀑布垂直滑落,仿佛大毛巾般挂在石头的肩上。不一会儿,便有戏水的人挡住了视线,还好已经按下快门。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梯级与梯级之间的间隔很大,凯仁只能吃力地往上爬,雪丽的膝盖也开始疼痛,看来游山玩水的后遗症还不小。

接下来的瀑布更加让人激动,它如丝般的薄纱轻轻地掩盖着层层石头,层次鲜明,有超常规的视觉冲击力。水花以抛物线般溅起,继而弥漫在空气中,迎面而来的清凉往心里透去,让人感觉清新。我尝试小心翼翼地爬下湿滑的石头,以更低的角度窥探它,果然没让我失望,每个角度有拨动我心弦的魔力,是我的感到满足的门槛比较低吗?

最后一层的瀑布也不赖,石头将水流阻隔成多条细流,像行书般乱得有序,最后汇流在水池中。凯仁和加埔大姐在这里乘机坐在大石上休息,我们拍了照后到更上方瞧瞧,确定没有其他瀑布后,便于五点四十分踏上归途。虽然很累,但归途中必须瞪大双眼,确保睡虫没有找上司机。